中美关系三个十年|第二个十年
▼ 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明智地规划未来。
导读
无论怎么申辩、撇清,中美两国本质上就是同性的。时间老人正一面加速两者的趋同性,一面又揭开长期为意识形态所掩盖的趋同真相的面纱。
前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就是国际政治中一件大事。如今,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打打停停,中美关系生变,各种观点和评论很多。
然而,正如那句“人们往往高估一两年的发展,而低估未来十年的变化”,当下表面的纷繁复杂很容易迷住人们的双眼和认知。
在对待中美关系上也是如此。
事实上,中美关系有内在的发展逻辑,这些根本性的逻辑决定着双方关系的变化。抓住那些内在逻辑,更容易把握中美关系的实质和走向。
那么,这些根本性逻辑是什么?
本公众号10月2、3、4连续三天发布2011年福卡智库内参《福卡分析》中关于中美关系三个十年的分析预测文章。这个系列文章虽然写于8年前,但今天看来中美基本是延此文推演的逻辑脉络发展。
本文是中美关系三个十年系列中的第二篇《第二个十年中美进入同构化》(第一篇参见《中美关系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
再次强调,本文写于8年前,本文写于8年前,本文写于8年前。
以下为当年文章。
中美差异度显著?
在约定俗成的观念里,中美是差异度极为显著的两个国度。
论国力,美国始终是全球老大,中国充其量不过是崛起的新兴经济体。
论制度、意识形态,美国是老牌资本主义、中国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硕果仅存的中坚。
论国民禀赋,美国堪称地大物博、比较优势明显,中国则是伪“地大物博”,只要一人均就属世界落后水平。
论国策,美国仗着军事实力与经济先发优势,处处掐尖、事事占先,毫不掩饰确保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中国则是小心谨慎、韬光养晦,坚决贯彻“决不当头”。
论战略能力,尽管近年来美国不断遭受“战略能力空前下降”的指摘,但不可否认,其战略实力依然算得上是全球首屈一指。而中国的战略能力则貌似等而下之,仅用巨量外储购买美债以致两头不落好、里外不是人一项,就不知被多少“仁人志士”扣上“战略失当”的帽子。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无论我们怎么申辩、撇清,其实G2大部分时间都将在同一战壕里,比如网络全球化大潮之下共同遵守网络经济的游戏规则;在中东问题上保持一致的游戏规则,美国航母在前、中国紧跟其后坐享军事红利等。
中美产业同构提速
但就更深层次而言,中美两国本质上是同性的,时间既在加速两者的趋同又在揭开掩盖两者同性的面纱。
两者同性甚至可以追根溯源。
以今日之视角,当年聚首于延安的共产党人不仅与彼时社会主流格格不入,更为传统规则、秩序所不容。
他们打碎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过程,与“五月花号”上被老帝国所抛弃的清教徒们登上新大陆,以斧头践行丛林原则、成就新帝国的历程本质上何其类似。
因此,中美两国其实本质雷同而表象迥异。未来第二个十年,这种趋同性将日益强化且更为显著。
其一,GDP总量并驾齐驱。
2010年美GDP总量为14.66万亿美元,中国为5.78万亿美元。以目前中国GDP增长率10%左右、CPI 5%左右推算,基本可维持5-6年翻一番的态势。
而未来十年若美国经济平均成长3%(依乐观预计),十年之后是18万亿美元。那么,十年后总量超美可期。
目前,世界权威机构均预测在2020年左右。因此,第二个十年,中国GDP将实现与美国的并驾齐驱。
(编注:关于中美经济规模,此处预测在具体数字及时间上偏乐观,但中国在总量上逼近美国的趋势如是。)
其二,能耗模式如出一辙。
目前,中美两国能耗构成明显不同:美工业能耗占总能耗33%,交通占27%,建筑占40%。中国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70%,交通约占10%,建筑占20%。美国早已超越工业化阶段,工业能耗占比自然低;但人均能源消耗高,主要源自交通和建筑能耗超高。
未来第二个10年,中国后工业化登堂入室,规律使然,工业能耗将大幅下降。但以目前民用汽车17.8%的年增速,而中国消费市场巨大,在继续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下,未来交通能耗暴涨可想而知。
同时,由于中国房地产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占全世界50%,建筑将是未来难以遏制的能耗大户。显然,只要“生活在轮子上、住24小时空调的大房子”依然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而被孜孜以求,中国能耗模式与美国趋同将难以避免。
其三,产业结构从天上到地上全面接近。
第二个十年,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一线城市普遍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在实体经济上与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
事实上,中美产业结构的同构性是与中国经济增长同步的,同构性指数由1979年的57提高到2006年的63。目前美国三个产业比例约为1:19:80,而据中国官方机构预测(往往趋于保守),到2020年三个产业之比约为6:45:49。
另一方面,惨遭金融危机狠狠教训,又面临“占领华尔街”式的选票压力,美国将不得不开启“再实业化”之路,向再工业化回归或将调整其产业比重。
因此,中美一个继续向前走、一个变相向后走,产业同构化必然提速。
中美“殊途同归”
同时,在网络经济方面,无论是创新、生产还是市场,美国也将难以再封住中国。而中美同构化的主驱动力,即在于中国全面地分享了网络经济全球化的溢价。
(编注:8年后再回首,网络经济在这些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可谓堪称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互联网相关企业。虽然由WTO主导的全球化出现消退之势,但网络经济的发展又将全球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
网络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意味着中国的另一场盛宴:依然是美国在前面“披荆斩棘”,制定与维护互联网国际规则,中国则前所未有地享受两重好处:
一是网络人口红利、市场份额红利、开放落差红利等传统溢价好处;一是过去在WTO游戏中从未享受过的同步溢价。
WTO框架下,国家的优势取决于资源要素本身,而在互联网世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资源禀赋差异因素被极大弱化,跟随发达国家的边际成本趋于无限小,后发国家几乎可以零成本同步享受创新溢价。
而正是出于这两重好处,中美两国的同构化进度较之WTO时代将获得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在这第二波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也将逐渐完成向市场经济制度的切换,与美国更多接轨。至此,横亘在中美同构化面前的经济障碍基本扫除。
而饱受对抗之苦的意识形态亦将大同小异:美国在此期间较难再创造具有颠覆性的新价值体系,而中国将加快普遍融入普世价值的步伐。
事实上,美国现在所有问题的根源即在于太执迷于现有价值体系以致走火入魔,从中回过神来还尚需时日,更遑论版本升级抑或创新颠覆?
对中国而言,与美国经济制度趋同,必然伴生着传统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不断碰撞、磨合、融合、再生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国策上,则是实用主义将贯通两国。实际上,中美两国本质上都是世俗、实用至上的国度。
美国看似敬畏万能的上帝,但本质还是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利益当前,意识形态神马都是浮云。
二战期间,英美不惜与前苏联化敌为友、结为同盟,当时丘吉尔引用了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这也被美国奉为国策准则。
事实上,只需稍稍观察一下美国国策走向,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利益导向的痕迹清晰可见,意识形态与文明冲突无非是块遮羞布。
而中国就国家而言并无宗教信仰,只有千年传承的儒家思想,后者早已被历史车轮碾压得支离破碎,难以攒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完整价值体系。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三论”才能得以大获全胜,且将继续发扬光大,这其实是实用主义的胜利。
因此,客观上,中美两国都是没有“信仰”的,故而也是世俗的,还将在世俗社会的发展道路上殊途同归。
那么,以此推导,第二个十年之后,同构化的中美两国是否将陷入传统的两霸相争格局?届时,中美关系又将如何演进?敬请关注后续文章。
(编注:当下中美的核心矛盾就是彼此相向而行,在逐渐趋同的背景下,生存空间面临相互挤压,这其中的矛盾必将随着两者趋同度的提升而加剧。)
中美关系在变化,时代在变化,事实上,今天我们正站在时代急剧变化的拐点上。如何把握变化的脉络、趋势?
福卡智库大论坛《2020》或将助您厘清脉络、趋势,抓住变化中的机遇。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欧洲政坛动荡、中美磋商波折不断,形势一片混沌,如何拨云见日?
粤港澳是潜力股、长三角是蓝筹股,那么京津冀呢?挣扎求生、二次创业,中国正在孕育世界级伟大企业?从拼体力到拼脑力,勤劳被碾压,智慧横扫各行各业台风一来,城市“现形”,城市如何化解灾害、版本升级?为什么备受争议的小资腔调却将成为品牌之魂?(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